认知理论派认为错误的认知,对自己社会表现中积极与消极事件的选择性记忆、注意偏向社会威胁性线索、对于自己能力和表现的低期望等等,导致了社会焦虑情绪的产生,最终导致社交回避行为。
认知理论放弃了行为主义忽视人的理性作用,把社交恐惧症当成是动物化或者机械式的习得观点。强调认知在社交恐惧症形成中的作用。认知理论派认为错误的认知,比如,对于自己的社会表现的否定性自我评估、在社会交往之前或者之后的否定性自我声明、不合理信念、对自己社会表现中积极与消极事件的选择性记忆、注意偏向社会威胁性线索、对于自己能力和表现的低期望等等,导致了社会焦虑情绪的产生,最终导致社交回避行为。 艾里斯认为,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,都来自于不合逻辑或不合理的认知。这种不合理的认知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:第一、绝对化的要求。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,对某一事物怀有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绝对化倾向,它经常与“必须"、“应该”这类词联系在一起。第二、过分概括化。这是一种以偏概全、以点概面的不合理思维方式。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;另一方面则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。第三、灾难化。“糟糕至极’’的想法。这种不合理的认知以夸大失败或痛苦的体验为特征,认为某一件事情发生了,必定非常可怕,非常糟糕,后果不堪设想。
乐观心理互助QQ群:310947830 线上会有心理咨询师答疑
|
社恐症的认知角度解释
时间:2014-10-17 16:44来源:上海乐观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:admin 点击: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