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查一下,您把孩子抚养得很好吗?

时间:2018-03-15 22:28来源:乐观心理咨询 作者:admin 点击:
 
 
新时代父母对自己要求很高。
 
即便将孩子抚养得很好,
 
有时也会对自己不满意。
 
 
 
如果在养育孩子过程中,
 
有着以下7个迹象,
 
就说明父母将孩子抚养得很不错了。
 
应该好好肯定自己。
 
 
哪7个迹象呢?
 
 
1
 
孩子能够在你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
 
 
 
很多父母比较头疼孩子在自己面前「发脾气」。
 
 
 
但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,
 
区别只是:
 
会不会在某个人面前表现出来而已。
 
 
 
对一般人而言,
 
觉得越亲近的人,
 
越容易在他们面前表现情绪。
 
 
 
如果孩子心理感觉和父母贴近,
 
就敢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各种情绪,
 
尤其是负面情绪——
 
愤怒、悲伤、恐惧等等。
 
 
 
也只有当孩子感觉与父母相处,
 
有绝对安全感,
 
才会在父母面前撒娇。
 
 
 
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的情绪很少,
 
或者只表现某一类情绪,
 
就预示着亲子关系有些问题了。
 
 
 
父母需要注意,
 
自己是否不许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,
 
或者当孩子表现某种情绪的时候就打岔。
 
 
 
接纳孩子的每一种情绪,
 
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情绪,
 
可以帮他们说出来。
 
 
 
2
 
孩子受伤或者遇到问题时,
 
首先找你
 
 
 
很多父母以为孩子遇到问题会找自己解决。
 
其实未必。
 
 
 
孩子会先判断父母对此事件的反应,
 
预测可能的后果。
 
 
 
所有判断都是基于,
 
孩子过去和父母相处的经验。
 
 
 
只有当孩子觉得会获得帮助,
 
遇到问题才会第一时间找父母。
 
 
 
如果孩子过去在外面受到伤害,
 
找父母求助,
 
而父母采取责怪的态度,
 
孩子以后可能宁愿忍耐痛苦,
 
也不会找父母求助。
 
 
 
3
 
孩子会和你谈自己的想法,
 
不担心你会有什么反应
 
 
 
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自己的任何想法,
 
就说明你们这段亲子关系很亲密。
 
 
 
有些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,
 
或者对孩子的想法、情绪反应过度,
 
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愿和父母说自己的想法。
 
 
 
此外,
 
孩子也能比较准确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,
 
如果他们觉得父母不能承受,
 
也不会告诉父母。
 
 
4
 
你对孩子的反馈不评判
 
也不贴标签
 
 
 
有些父母给孩子的反馈完全不客观,
 
甚至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。
 
 
 
我曾听一个妈妈说,
 
孩子很不爱吃蔬菜。
 
 
 
这本没什么,
 
但她很快做出一个结论:
 
所以他性格急躁。
 
 
 
我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关系。
 
唯一的关系可能是,
 
这个妈妈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,
 
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。
 
 
 
也有些父母在诉说了孩子行为以后,
 
总要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——
 
比如懒、贪吃,不够聪明等等。
 
 
 
这些标签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,
 
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「标签」那样。
 
 
 
5
 
你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
 
 
 
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
 
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成就感。
 
 
 
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,
 
孩子会发展出「持之以恒」的能力,
 
他们也会更少尝试危险行为。
 
 
 
有些父母则不允许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。
 
他们让孩子发展的「兴趣」,
 
其实是自己没有被满足的兴趣或爱好。
 
 
 
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,
 
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,
 
孩子会很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,
 
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也会尤其大。
 
 
 
这样的结果就是,
 
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。
 
 
6
 
你会给孩子设置恰当规则
 
不担心孩子反抗
 
 
 
负责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行为,
 
给他们设置恰当的规则。
 
 
 
而不会因为担心孩子不高兴,
 
或不喜欢自己,
 
就对孩子听之任之。
 
 
 
完全被放任的孩子,
 
未来会遇到很多麻烦。
 
 
 
恰当的规则包括:
 
 
 
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,
 
比如吃饭时间、睡觉时间;
 
 
 
生活习惯规划,
 
睡前刷牙,换洗衣服,做家务,
 
晚回家要让父母知道和谁在一起等等;
 
 
 
使用礼貌用语,
 
去别人家注意什么礼仪,
 
过马路、乘车要注意什么等等。
 
 
 
7
 
会对孩子道歉,
 
并且弥补过错
 
 
 
亲子相处中出现的问题,
 
未必全是孩子的错。
 
 
 
有时父母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。
 
比如情绪反应过度,
 
对孩子大发脾气,
 
打孩子。
 
 
 
如果事情已经发生,
 
父母需要做的
 
就是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。
 
 
你可以和孩子谈谈:
 
冷静下来之后想过,
 
如果重来一次,
 
你会怎么做。
 
 
 
你也可以和孩子谈谈:
 
当时是什么情绪或者想法,
 
让你没有克制住冲动。
 
 
 
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关系。
 
 
 
传统的思想总是认为,
 
父母对孩子就是应该高高在上,
 
对孩子多什么都理所当然。
 
 
 
甚至只要是自己觉得
 
「为了孩子好」
 
就不考虑孩子感受去做。
 
 
常听一些父母说:
 
我打他是为他好。
 
 
 
这是很奇怪的逻辑。
 
如果想让孩子明白道理,
 
首先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讲道理。
 
 
 
打孩子一顿,
 
只会让孩子害怕「被打」这种行为。
 
孩子最后会得出结论——
 
我这么做会被爸妈打。
 
 
 
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?
 
也许永远都不知道......
 
 
 
这7个迹象存在于你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吗? 
 
 
开学了,为了孩子,请家长每天朗读三遍!
 
 
要开学了:为了孩子,请每天朗读三遍
 
 
 
1、从此刻起:
 
 我要多鼓励、赞美孩子, 
 
而不是批评、指责、埋怨孩子
 
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,
 
批评、指责、埋怨只是在发泄,
 
我的情绪,伤害孩子的心灵;
 
 
 
2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,
 
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。
 
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,
 
 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;
 
 
 
3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,
 
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。
 
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。
 
 
 
4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,
 
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;
 
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;
 
 
 
5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,
 
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。
 
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;
 
 
 
6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,
 
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。
 
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;
 
 
 
7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,
 
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。
 
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;
 
 
 
8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,
 
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,
 
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,
 
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;
 
 
 
9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,
 
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。
 
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,
 
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,
 
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;
 
 
 
10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,行善事。
 
因为我知道种善因,方能结善果,
 
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
 
积恶之家必有余秧;
 
 
 
11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,
 
找出我自己的问题,修正我自己,
 
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
 
都是我的问题,我是一切的根源;
 
 
 
12、从此刻起:
 
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,
 
最亲密的伙伴,最慈爱的爸爸(妈妈) !





     乐观心理小编感恩所有患者选择来乐观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治疗,祝福心理患者们早日走出心灵困惑的泥潭,找到自己幸福的源头。小编爱你们!心理疾病严重的患者们,当你无法自救时,选择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做生命的领路人,这是很明智的选择!懂得求救,说明您重视自己的生命,对自我完善有强烈的意图和欲望,这是有价值的自救能力哦!希望强迫症神经症患者们通过心理专业人士的辅导,从此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乐观心理互助QQ群:310947830  在线心理咨询答疑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若了解付费咨询事宜加QQ:523729741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拨打乐观心理咨询热线:15821948355
 
 
(责任编辑:admin)
关注我们: 乐观心理新浪博客
强迫症心理咨询|焦虑症心理咨询|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|目光恐惧症心理咨询|余光恐惧症心理咨询|不孕不育症心理咨询
友情链接: 网站优化排名 上海心理咨询 减速机 熊明 住人集装箱 展览设计 空气过滤器 磁铁 深圳心理咨询
网站首页 | 咨询团队 | 咨询指南 | 成功案例 | 网站地图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285弄16号(上方花园内)
咨询预约热线:158 2194 8355 工作时间:8:00-20:00 全年节假日不休
温馨提示:健康咨询可点击 进行交流 @ 2008-2013
版权所有 上海翁悦文化传播工作室
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,请点击咨询
Copyright © 2002-2011 上海翁悦文化传播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4997号-2 网站备案

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56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