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防青壮年自杀的心理干预

时间:2013-04-11 06:34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  • 法国社会学者杜尔克姆在他的名著《自杀论》中认为,自杀行为与社会集团和个人之间的结合度有关,而社会整合力的强弱则是自杀的重要影响因素。在杜尔克姆看来,自杀主要有三种,利己型自杀、利他型自杀和失范型自杀。中国目前的状况,是“老传统基本消失,新传统名存实亡,在荒凉的传统道德殿堂废墟上,并无新建筑应运而生”。生活节奏的加快,竞争的日趋激烈,社会在制度及技术上的日新月异,都大大加重了青年人的心理负荷,使许多人失去了安全感、稳定感,而茫然、焦虑的后果则很可能是极端行为。

        在我看来,干预青壮年自杀行为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教育,是生命教育,诚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:“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,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。”然而,目前那种“唯分数论”的应试教育,几乎很少告诉小孩什么是生命,即便稍有提及,也是说教太多,那些空洞的大道理,根本就没有考虑青少年特殊的心智。对生命的模糊、消解乃至漠视,不仅是现在青少年、大学生自杀现象频发的原因,也是青少年犯罪现象持续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        在预防青壮年自杀的工作中,首先,应该确立“自杀危机干预是每一个人的事”的理念。“东风不为吹愁去,春日偏能惹恨长”,自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。死是无须理由的,生却有待于证明,一个人在寻找活着的理由的时候,也正是在寻找关心和爱。现代社会,人口和家庭结构的松散,使得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被大大削弱。一个人一旦受到强烈的刺激,在得不到有效支持的情境下,难免叹息人情冷暖、世态炎凉,搞不好就“青春憔悴赴黄泉”。

        所谓“蝼蚁尚且偷生”,中国人也自古就有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的观念。不管是什么人,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,而自杀者,也大多会经历自杀动机→心理冲突→回复平静3个过程,针对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,有心理学家提出了“预防→干预→后干预”3个自杀干预环节。对于青壮年的自杀行为,不仅要积极预防,主动干预,还要进行“巩固性防治”。并且,最关键的是,这3个环节“从对自杀个体的干预到对周围人群的预防”,必须整合教育、心理、医学和社会多层面的力量,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。

        心理学研究也指出,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建立有效且正向关系的需求。在一种无助的情境下,关心、照顾与亲密的互动关系,就是一种“支持”。对于自杀的社会干预,就应该形成一种有效的支持性社会环境.

     

     

(责任编辑:admin)
关注我们: 乐观心理新浪博客
强迫症心理咨询|焦虑症心理咨询|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|目光恐惧症心理咨询|余光恐惧症心理咨询|不孕不育症心理咨询
友情链接: 网站优化排名 上海心理咨询 减速机 熊明 住人集装箱 展览设计 空气过滤器 磁铁 深圳心理咨询
网站首页 | 咨询团队 | 咨询指南 | 成功案例 | 网站地图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285弄16号(上方花园内)
咨询预约热线:158 2194 8355 工作时间:8:00-20:00 全年节假日不休
温馨提示:健康咨询可点击 进行交流 @ 2008-2013
版权所有 上海翁悦文化传播工作室
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,请点击咨询
Copyright © 2002-2011 上海翁悦文化传播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4997号-2 网站备案

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569号